【编前语】

傅光明 | 唐诗中税收负担的比拟

       

唐诗税收负担的比拟

 

  古代农民的税收负担,非常复杂和苛重。唐代诗人的三首诗,以三言二语,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比拟比喻出了税收的负担。 

  美人头上戴的二朵花絮,相当数个乡村一年的农民税收。唐代诗人郑遨在《富贵曲》诗写道: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意思是美人梳妆打扮时,满头错杂地缀满珠宝翡翠。谁人知道那两片云鬓竟要耗掉几个乡的捐税,深刻地揭露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对劳苦大众剥削基础上的。

  富人购买一丛牡丹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是个对偶句,又是对比句,意思是富人买一丛红牡丹花,竟然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赋税。一丛的享受,十户的血汗。由于数量上的差异,使得两相对比更显分明、强烈,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权贵奢侈腐化的生活,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和恨。

  唐代一名官吏一年的工资收入,相当于一百户中等收入人家一年交纳的税收。诗人白居易在《知足吟》诗中写道:不种一陇田,仓中有余粟。不采一枝桑,箱中有余服。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是物皆有余,非心无所欲。吟君未贫作,因歌知足曲。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诗人通过一名官吏一年的俸禄,相当于一百户中等收入人家一年交纳的税收提供的比如,说明作为官吏来说,一定要有知足感和感恩之心。当然,更不能贪污腐败了。

  从诗中可以看到,政府开支的一举一动,一花一枝,一招一式,无不是取之于农民的负担,来源于人民负担。封建社会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官。今天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通过古人诗中反映人民负担的比拟中,应当自觉节省政府经费,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傅光明,供职于湖北省财政厅,高级经济师。)

分享

原载《中国财经报》2016-1025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