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刘剑文 | 如何提高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如何提高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2017-12-19 22:43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来源:法治周末
 

原题:如何提高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访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教授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特朗普税改法案“闯关”在即。

12月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比49票,通过了特朗普力推的税改法案。目前,美国国会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正在协商最终统一法案。据悉,国会参众两院的共和党人已于上周达成了最终的税改协议。该法案最早将在今年圣诞节前获批通过。这将是美国30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法案。

该法案的颁布为中国的税制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对此,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

 

法治周末:特朗普的税改法案受到热议,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为什么税改问题会得到如此关注?怎么看待“税制”问题?

刘剑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很多人把税改或者财税问题更多的看成是一个经济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税改或者财税问题提高到国家治理的层面。税收和财政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涉及到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综合的问题。

税制改革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税改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纳税人的关系,立法和行政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税制改革也是一个民生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政治,让纳税人得到更多的实惠,有获得感,同时,更使纳税人的尊严得到保障。另外,税制改革还涉及到解决收入公平分配的问题,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经济上,税改也有一个基本的目标。一个好的制度,能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降低税收,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从而刺激企业生产、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短期来看,当然会带来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但长远来看,企业家税负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也降低,可以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无疑长期会增加税源,自然税收收入就随之增加。

所以,税改的问题,涉及“钱袋子”的问题,不能单纯看其经济层面,也要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层面整体考量。税改的影响是需要时间来检验,需要历史来评判。

 

法治周末:“减税”就一定是好税制吗?您认为什么样的税制是好的税制?怎样提高“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刘剑文:中国和美国的税制结构不同,美国以直接税为主体,约占税收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中国的直接税只占税收收入不到百分之三十。例如,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约占其税收收入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只占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中国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增值税收入几乎要占我国税收收入的半壁江山。而这种税收制度结构的差别,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有关。美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比较高,老百姓的收入也比较高。

当前,我要特别提醒,我国不要随着美国税改起舞,要清楚、清醒和理性地分析美国税改可能对我国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寻求相应的对策。

怎样提高税制的国际竞争力呢?

我认为,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税收制度”的竞争。一个好的税收“制度”竞争力是很强的,而“制度”并不是去看某单一税种,而是要看整体的税制,就是把直接税与间接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例如,既要看到某一税种税率的下降,也要看到另一税种税率的上升。

在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中,“税率”问题很重要,也很受关注。税收法定中,有两个要素很重要,其一是税率,反映纳税人税负深度的问题,;一个是征收范围,反映征税广度的问题。要把两方面结合来看,用整体的眼光来看。

另外,一个税制是不是好的税制,要看税制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纳税人权益,尤其是纳税人有明显的获得感、受尊重感和幸福感,我认为就是一个好的税收法律制度,即良法善治。一个好的税收法律制度在国际上一定是有竞争力的。

税制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涉及税率的问题,还涉及国家对外投资制度、金融制度等的设计,是税收法律制度与对外投资制度、金融制度共同发挥作用。所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体投资环境尤其是法治环境好且持续性强,其税制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强。

 

法治周末:中国的税改如何进行?

刘剑文: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这是我国一个重大的决策。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修改后的立法法对税收法定原则作了清晰、明确的规定。我国新时代,将开启全面落实税收法定的新纪元,进而助力国家现代财政制度的形成,促进财税法治格局的繁荣与发展。税收法定原则不仅只是强调形式法定,更强调了实质法定。然而,目前中国的某些税收制度上升为法律时,还只是从“行政法规”到“法律”的简单平移。这与党中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重大决策的初衷,还存在观念、思路的较大落差。我们应该提防“新瓶装旧酒”,如果一部税法需要借助行政法规来实施,那立法的意义在哪里呢?制定相关税法时,应该考虑更加系统、规范,更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第二,中国在税改的过程中,怎么做到体系化与规范化,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三,中国在税改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财政支出的问题,这两者是“一揽子”的问题。例如,是不是减收的同时也要减支;又或者,减收的同时增加其他收入等。我们现在可能存在着只一味强调“减税”,而缺少了对“减少政府成本”问题的关注。

减税最终的目的,是让纳税人得到更多的实惠,让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比如,公平、正义、安全、人权、法治等都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这些在税改中都需要考量。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税制改革应该是在法治框架下有目标、体系化的改革。

在法治框架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纳税人)基本权利的实现,最大限度地规范政府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税制可能的国家政治风险。在如此的法治框架下,大方向对了,改革自然就顺利推进。中国的税制改革上下都应达成共识,坚持法治框架下的税制改革,也就是确保税收收入合法合理合宪,支出公平公开公正,管理有规有序有责。

另外,中国需要加强财税法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应整合社会上的专业人才,还应在高校里加强对财税法专业人才的培养。税收制度、财政制度对整个国家经济生活影响匪浅,需要足够的人才储备。

关注微博